合肥“翡翠項鏈”30年來熠熠生輝


[摘要]首任環城公園主任談建設背后的那些往事
俯瞰環城公園,像一條翡翠項鏈,熠熠生輝。
尤傳楷與回遷后的園石石碑合影。
正在施工的就是九獅雕塑,該雕塑由中國美院王熙民教授設計和現場指導施工。
剛建成的公園舉辦群眾性娛樂競技活動。
城在園中,園在城中,一座城市園林綠化與歷史人文相融的大公園,一片綠意盎然留住記憶的詩意棲息地。歲月變遷三十多年,環城公園,見證了合肥人的逐綠之路。本世紀初期,合肥園林代表團訪問現代公園發源地——美國期間,領略到被美國人尊為“美國現代園林之父”奧姆斯特德的作品——波士頓的“寶石項鏈”魅力。
觸景生情,見證環城公園建設的尤傳楷不由聯想起與之有異曲同工之妙的合肥“翡翠項鏈”——環城公園。歸來后立即撰寫《“翡翠項鏈”是合肥人的驕傲——從波士頓“寶石項鏈”說起》發表在全國核心刊物《中國園林》雜志上,這里凝聚了他最年輕的心血和最澎湃的激情,這里更為合肥這座城市贏來了綠色之城的稱譽。雖三十多年過去,今天的合肥市民依然享受著“前人栽樹”的綠蔭,這條綠色項鏈也依然如翡翠般熠熠生輝。
時間拉回至改革開放初期。1978年,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,園林綠化日益為人們重視。
在園林領導崗位工作了16個年頭,首任環城公園主任,今年73歲的尤傳楷回憶起環城公園建設的起源。他介紹,1979年,時任安徽省委書記的萬里同志作為改革開放的帶頭人之一,敏銳地提出保護環境和為市民提供更多戶外活動場所,要求合肥編制城市總體規劃時,率先提出利用好合肥環城林帶和現有塊狀綠地的聯系,形成合肥城市園林綠化特色。環城公園的建設是由萬里同志提議的,萬里同志首次題字獻給環城公園。
經過幾年的準備,1984年3月5日經省長辦公會議研究決定,建設環城公園,成立以時任副省長侯永同志為指揮,合肥市市長、分管副市長以及省直相關廳局主要負責人為副指揮的“合肥市環城公園建設指揮部”,掀起了長8.7公里、面積137.6公頃的環城公園建設熱潮。
而此時的尤傳楷任合肥市園林處副主任兼指揮部辦公室常務副主任(注:園林處相當于園林局),主持日常工作。1985年環城公園由小環城公園、包河公園、河濱游園、合肥市花木公司合并以后,他兼任首任環城公園主任。他回憶時說道,“由副省長兼任一個公園建設的總指揮,在全省城市建設史中沒有第二個?!?
環城公園的園碑由時任國務院常務副總理萬里同志親筆題寫。尤傳楷回憶說,當時他負責落實此事,特意拜訪了萬里同志的夫人邊濤同志,她告訴尤傳楷,“書寫環城公園是萬里同志******次題字,制作時只需注明:‘萬里同志一九八五年五月二十三日題’就可以了?!?
慶幸的是,這塊園碑石后因城市改造幾經波折,但最終于2014年回遷原址,屹立于公園大門口,與廣場的九獅雕塑相映成趣,相得益彰,成為一景和城市的記憶。
人民公園人民建,全社會掀起建設熱潮
“當時政府財政還很困難,這么大的工程如何建設?”尤傳楷表示,當時省政府辦公會上就確定了“人民城市人民建的方針、公園公辦民助,在肥各單位本著有力出力、有錢出錢,任務分段包干,共同建設環城公園?!彼f,三年時間,環城公園總投資800多萬元,其中三分之一是由社會各界支持的。
在公園一期工程的總結匯報中,有這樣的記錄,“從總體上說,環城公園規劃分為10個中心,137段。10個中心由市里拿錢建設,137段分給省市各系統或單位包干。在一期工程中,地方財政撥款260萬元主要用于建設南環、建設亭臺、樓閣、水榭、長廊、曲橋、雕塑等。省直八大口、市直76系統及駐肥十大單位共集資140萬元,主要用于北環綠化、南環駁岸及修筑園林道路和排水管道等。一期工程中,全市參加建園的系統或單位有141個,集資建園系統和單位計86個,還有一些系統和單位既參加勞動又進行集資?!?
而在建設中駐肥部隊起到了楷模作用。
材料顯示,當時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技術學院一系同學們主動寫信給市長,要求參加建園勞動,一系副主任顧滋同志接受記者采訪時說,“同學們正在復習迎考,他們把建園勞動當成不是考試的真正考試?!?
而當時省武警四支隊三大隊九中隊的干部戰士們吃在工地、睡在工地,不怕蚊蟲叮咬,經常挑燈夜戰。在半個月的時間里,他們清淤三百七十多立方,裝卸石子三百多噸、水泥四百多噸、黃砂一百四十多噸,保質保量地完成了銀河駁岸二百六十米的任務。
為合肥贏來綠色城市美譽
“你看她:綠樹蔭翳,碧水漣漣,坡岸有致,曲徑綿延,襟懷敞露,幾處雕塑,和風習習,進出隨意,不揚不奢,溫雅清秀,合肥市民無人不喜歡,嘉賓來客無人不贊賞?!痹瓏鴦赵簢Y監事會主席,曾長時間擔任合肥市委書記、市長的鐘詠三曾如此夸贊環城公園。
建設中,可以說,合肥人將自己的智慧和汗水獻給了環城公園,而這座敞開式的公園饋贈給合肥人的是一道難以磨滅的綠色記憶,同時,也為合肥贏來了綠色城市的美譽。
尤傳楷告訴記者,“布局合理、功能齊全、突出植物造景、生態效益顯著?!?986年,環城公園被國家建設部評定為當年全國園林******的“優秀設計、優質工程”一等獎,尤傳楷還在該年召開的全國“首屆公園工作會議”上做“建設環城公園為合肥市人民提供優美的生活環境”重點經驗介紹。
1992年,合肥也與北京、珠海一同獲得了首批國家園林城市的榮譽,而這枚“軍功章”里,環城公園的作用功不可沒。
2009年9月22日,國家重點公園授牌儀式上,合肥環城公園和北京頤和園等共46家公園一起被授予國家重點公園,而在安徽僅此一家。
環城公園建設理念至今仍不落伍
“園在城中,城在園中,抱舊城以懷,融新城之中的環城公園與‘公園城市’理念不謀而合?!庇葌骺f。
合肥環城公園坐落在古合肥遺留下來的古城墻和護城河上。解放后,政府沒有在這個城墻基上急功近利蓋房子,非常聰明地在上面修建了環城馬路,兩側斜坡和河邊空地上廣種樹木,護城河水面也比較完整地保存下來,使得現在的環城公園有了得天獨厚的位置和空間。
建設時,環城公園精心規劃設計,以帶串聯城四角的塊狀公園,結合歷史遺跡、利用歷史人文資源,展示出“三國故地、包拯家鄉”的旖旎風光和利用廬陽八景的“淮浦春融”、“藏舟草色”等古跡展現了兩千多年的悠久城市歷史。結合林帶寬、樹木高大、地形起伏、水面開闊、水陸參半等有利條件建設敞開式公園,體現出城園一體的城市風貌。本世紀初,國家園林城市復查時,赴合肥專家組組長、時任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院長李雄教授評價,“在20世紀80年代,合肥首先在全國提出并建設環城公園體系,其思想和實踐在當時均是超前的,成為當時園林行業同行們參觀學習的熱點城市”。合肥環城公園模式也曾收入國家高中地理教育課本,在“生態城市——21世紀城市發展的模式”一文中,將合肥環城公園作為我國比較理想化的公園模式,上升為“環狀+楔形”城市綠地系統范例。尤傳楷說,“公園的建設理念至今仍不落伍,仍舊是合肥園林綠化的一大亮點?!?
雖退休多年,時不時他還愛去環城公園的樹林里轉一轉,坐一坐。他說,合肥市人大曾兩次立法保護環城公園,合肥歷屆領導也很重視,“這是合肥人的瑰寶,合肥人的驕傲,需要好好保護?!?